膨鼠爸娓娓道著,在日據時代台灣的茶葉紅遍國外,在魚池埔里地區,約有1720公傾的茶樹,但隨著紅茶的沒落、人力的外流,大家也不再量產紅茶;膨鼠爸以前任職於改良場,總在感嘆著為何以前可以做出品質這麼好的茶,再者,埔里的天然環境、土壤、水質所培育茶樹的環境跟印度阿薩姆茶樹的生長環境相同,所以這個地區種出的茶樹非常優良,既然擁有這麼好的天然 條件,卻不善加利用,實在枉費 老天的疼惜,因此下定決定攢 研製茶的技術,憑藉著在改良場的技術基礎以及對紅茶有著濃厚的情感,在不斷的改良及嚐試下,一步步使紅茶產業回到昔日光景。
當然過程是辛苦的,他們堅持培育出具有特色的茶苗,與對原料的安全堅持,每個細節都很用心的去觀察紀錄、改進,無法大量製茶的他們,還自行研發了小型揉捻機,就是想將最好的茶送到客人的嘴裡,在紅茶沒落的當時,他們做了最冒險的決定。
「這件事,不只是為了自己,是為了讓大家可放心品嚐台灣的紅茶,更為了讓這個產業可以永續發展...」從他的神情中,流露對紅茶葉濃厚純樸的情感,製茶對膨鼠爸來說,儼然已成為一種使命。這份再簡單不過的堅持,轉為琥珀色的香草香,從嘴裡滑到心裡,滿溢了幸福的口感。